今天來了一個女孩子,32歲,長相清秀但是滿面愁容,她告訴真兮,現在的她不停地談戀愛、不停地分手與被分手,對于婚姻,她既渴望,又害怕。
通過溝通了解到小時候父母為了讓她好好學習,不分心,在她面前從來不起沖突,還努力扮演著恩愛夫妻的角色,但是在她上大學走的第二天,他們辦理了離婚手續。
她說至今記憶里仍有聽到父母離婚時的那份驚愕、自責與愧疚,以及“我沒有家了”的焦慮失落,并且父母離婚之后,她才知道,他們的關系已經破裂了很多年,為了她才不離婚,這件事讓她感到自己就是那個連累父母許多年的罪人,這種負罪感讓她一直不敢走近婚姻,她其實很希望父母當年選擇早早離婚,各自去追求新的幸福。
從心理學角度看,我們每個孩子對父母本能的無限忠誠,如果父母不幸福,我卻很幸福,這就是一種背叛。他們會在潛意識里毀滅自己獲得幸福的所有可能性,來保持對父母的絕對忠誠,而父母自以為是為孩子做出的犧牲,最終會成為孩子人生路上的絆腳石。
所以當婚姻面臨危機,必須做出改變或調整時,請問一下自己的內心----對婚姻的期待是什么?目前可以想到哪些改善關系的方法?除去其它因素比如孩子、親戚家人、個人形象、事業等,我是否還想繼續這段婚姻?
如果夫妻雙方已經無法達成共識,只能相互消耗,那么就真誠地告別與放下。不討好對方,不犧牲自己,不執迷于完美“人設”,誠實地對待內心,處理該處理的問題。即使婚姻無法繼續,也可以體面的離開,尊重自己的真實感受,對于婚姻來說,白頭偕老是好結局,破鏡重圓是好結局,各自幸福同樣是好結局!想要了解更多的婚姻技巧,請關注我們,跟著王真兮學起來。